对话StandX:从binance合约到Perps DEX,我们一以贯之的破局之道

2025-09-30 12:10

继 Aster 爆火之后,另一个由 binance 前合约团队创办的 StandX 也引起全网 FOMO。不到一周内,StandX TVL 增长 4 倍,突破了 1.4 亿美元。


StandX 于去年底由前 binance 合约团队核心成员 AG 与 Justin,以及高盛出身的资深交易系统技术负责人 AC 共同创立。AG 与 Justin 曾深度参与 binance 合约从零到一的搭建;AC 则拥有高盛流动性引擎开发与 Amber Group 链上交易管理的资深经验。


开拓 binance 合约的六年经历,带给他们最大的启示是,要敢于做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」。正如当年 binance 在行业普遍采用反向合约时,率先推出正面合约,最终推动整个行业的范式转变,StandX 也试图在当前的 Perps DEX 竞争中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。


Justin 表示,与市面上多数代码高度相似的合约 DEX 不同,StandX 产品从用户界面至底层架构均为独立开发,在功能与视觉体验上具有明显差异化。「我们始终认为,前人的方案并非没有优化的空间,关键在于对用户来说怎样更合理」。


StandX 的核心机制在于,用自研的生息稳定币 DUSD 作为保证金,为用户创造了「交易收益+保证金利息收入」的双重收益模式和更大的套利空间。在打磨了近一年后,StandX 的 Perps DEX 测试网将于近期面向用户开放。


尽管 Aster、Hyperliquid 等项目已表现出强劲势头,但 Justin 认为,DEX 的竞争格局将高度复刻 CEX 的发展路径,龙头更替可能成为常态,制胜关键也并非依赖单一杀手锏,而是在长期竞争中持续做出正确决策,逐步构建领先优势。


从零到行业龙头,开拓 binance 合约的核心启示


1、ChainCatcher: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核心职业经历吗?你在 binance 合约团队期间负责哪些关键项目或取得的成果?


Justin:我最早传统金融衍生品领域工作,2015 年我开始接触币圈,直到 2019 年,binance 的合约业务处于起步阶段,CZ 希望找一个有衍生品经验的团队来负责,找到了 AG(现 StandX 创始人&CEO),AG 曾在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平台工作近十年,当时 AG 邀请我一起加入了 binance 组建了一个小团队,我主要负责增长。


在 binance 合约团队 6 年时间,我们主要从零搭建了合约业务,还尝试了指数合约、杠杆代币、跟单交易等等项目。合约业务的成功不仅为 binance 带来了新的产品生态以及更大的行业市场份额,也让我们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
2、ChainCatcher:为什么离开 binance 出来创业,并选择了 Perps DEX 这一赛道?


Justin:去年选择出来创业也思考了很久,一方面我们认为在 binance 已经完成了我们的阶段性目标,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新的机会。去中心化一直是行业大的趋势,我们一直想进入 DeFi 赛道中,而合约和稳定币是 DeFi 中最大的两个赛道。


从业务角度看,稳定币业务相对简单,它更多涉及资源持有和合规问题。而 DEX 合约业务则复杂得多,它涉及到背后的风险控制体系。


我们的背景和专业正好与之契合,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在这方面做出成绩,所以决定出来创业,把合约和稳定币这两个赛道结合起来。


我们潜意识里也一直认为 Perps DEX 赛道一定会爆发的,Uniswap 作为现货 DEX 能做到 CEX 快 20% 的交易量,没理由 Perps DEX 不能。


3、ChainCatcher:在 binance 做合约业务的经历,如何影响你们现在做产品?


Justin:我们在 binance 做合约业务的时候,就强调要敢于创新。如果你上来就模仿别人,连改进的勇气都没有,那肯定不行。


当年 BitMEX、HTX、OKX 等很多交易平台都比 binance 做合约做的早,大家的产品也是雷同,主要比拼手续费和流动性。而我们当年在 binance 推出合约业务,从产品设计、API 到费率,所有方面都与别人不一样,推出时面临很大压力,但我们顶住了压力,最终结果很好。


比如,在当时市面上其它交易平台都做反向合约的情况下,binance 也是第一家做正向合约的主流交易平台。为什么都做反向合约呢?因为 BitMEX 是最早做合约交易的,彼时市场上没有稳定币,只能用主流资产作为保证金,这种反向合约算是一种天才的解决方案,后面的玩家也都模范 BitMEX。但我们觉得奇怪的是,随着稳定币规模变大,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为什么没有人做出改变。


我们当时认为正向合约更利于用户理解和切换,后来经过市场验证,正向合约相对于反向合约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。用户无需为每个币种单独准备保证金,可直接使用 USDT 交易多种资产,极大提升了小币种的流动性。这使得 binance 在小币种合约交易量上长期保持领先,也推动了行业逐步转向正向合约模式。


我们认为,交易平台的竞争是长期的,只有持续创新、围绕用户需求优化产品,才能在市场中立足。当前我们自主研发的合约 DEX,也正是这一创新精神的延续。


StandX 的核心卖点是什么?


4、ChainCatcher:这轮 Perps DEX 热潮与上一轮有何不同?为什么相比于 dYdX、GMX,这轮以 Hyperliquid 为首的 Perps DEX 表现出更强的爆发力?


Justin:dYdX 和 GMX 并没有解决 DEX 产品的可用性问题,它们的产品使用起来非常反人性,用户体验特别不好。


它们想要完全去中心化,但这要求用户每一笔交易都签名,体验是极其糟糕的。所以这些项目在推出时可能会引起一时的关注,但如果从频繁交易、贡献大交易量的用户角度来看,他们绝对无法忍受这种产品体验。


而在这一轮中,Hyperliquid 虽然在完全去中心化上有一点牺牲,但在交易体验方面做得很好,解决了 DEX 产品一直以来的可用性问题。


不过,Hyperliquid 的这种做法也不是行业最早,其实 Aster 做得更早。Hyperliquid 能跑出来还在于他们 TGE 确实做得很好,真正激励了长期的交易用户而非撸毛玩家。总的来说,专注于用户才是最关键的。Hyperliquid 的成功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。


5、ChainCatcher:创业这一年多时间里,你们重点推进了哪些业务?团队现在规模有多大?


Justin:团队不到 10 人。在早期阶段,我们专注于推出收益型稳定币产品 DUSD,随后即启动了合约 DEX 的研发工作。目前,合约 DEX 已投入四到五个月的全力开发,技术团队几乎全部专注于该产品的自主研发,合约 DEX 也将在近期上线。


与市面上多数代码高度相似的合约 DEX 不同,我们的产品从用户界面至底层架构均为独立开发,确保在功能与视觉体验上具有明显差异化。


6、ChainCatcher:我理解很多 DEX 的产品设计是有意设计的和 CEX 类似,以顺应用户已有的使用习惯。你们去做创新的设计,是如何考量的?


Justin:很多人不愿尝试新设计,是担心用户已习惯于现有模式,怕创新反而费力不讨好。但我们始终认为,前人的方案并非没有优化的空间,关键还是在于怎样对用户更合理。


比如在我们的设计中,将市场信息置于上方,交易执行区域放在下方,就是为了让信息层级更符合用户的阅读和操作逻辑。再比如订单簿价格点击填入下单框的交互动画,虽然是个细节,但流畅的视觉反馈能显著提升操作体验。包括我们的终端模式,在动画和视觉表现上也力求精致。


正如我前面提到的,binance 合约的经历告诉我们,从用户角度出发做一些持续的合理创新,才有可能在长期的竞争中立足。


7、ChainCatcher:除了 Hyperliquid,binance、OKX 等各大 CEX 也下场力推生态的 Perps DEX,StandX 的差异化和核心卖点是什么?如何在 CEX 和 Hyperliquid 的夹击中脱颖而出?


Justin:我们最大的卖点在于,稳定币与 Perps DEX 均为完全自主研发。对普通用户而言,使用 DUSD 作为保证金进行交易,除了可获得交易本身的收益外,还能额外享受 DUSD 作为生息稳定币所带来的利息收入,相当于对交易利润的增强。


DUSD 不仅可作为交易保证金,还直接用于合约定价,例如 BTC 合约不再以 USDT 计价,而是以 DUSD 标价。这一独特设计会在市场中形成价差,为专业投资者提供套利机会。此外,我们在合约的细节处理上也与其他平台有所差异,进一步为专业交易者创造了差异化的操作空间。


我们的收益模式与 Ethena 的 USDe 类似,其收益主要来自合约资金费率。在熊市中,年化收益率约 3%–4%;而到了牛市,收益率可显著提升至 20%–30%,甚至单日可达 80%–90%。


这意味着,在交易最活跃、用户增长最快的牛市阶段,在 StandX 交易合约不仅能获得交易收益,保证金还能额外带来 20%–30% 的年化收益,这无疑构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差异化优势。



8、ChainCatcher:这种收益机制可以保持持续性吗?


Justin:DUSD 的收益具备可持续性,且与 StandX 自身的交易表现无关,其机制是独立的。收益来源于用户使用 USDT 等稳定币来铸造 DUSD。当用户铸造 DUSD 时,我们所接收的 USDT 将存入托管机构(如 Ceffu),随后映射至交易平台,兑换为 BTC 等资产,并在合约市场中执行 100% 的对冲开空操作。


在此过程中,DUSD 的收益主要来自合约多头用户持续支付的资金费率。只要合约市场的资金费率机制持续运转,DUSD 的收益来源便能够保持稳定。这一机制历经多年市场验证,具备可持续性。


DEX 或重走 CEX 竞争路,龙头轮换成常态


9、ChainCatcher:Perps DEX 普遍面临着不够去中心化,披着 DEX 外衣的 CEX 的质疑。你们看待这种市场质疑?未来如何平衡交易效率与去中心化安全性?


Justin:行业都预期 Uniswap 的全链上模式,通过智能合约锁定与执行资金。但是由于合约复杂度高、交易频次大,这种模式会影响用户体验。


像 Hyperliquid 这类方案选择自建区块链,虽在去中心化程度上可能存疑,但能够自主控制链上 TPS 与执行规则,实现深度定制。


我们认为,未来的发展路径应是渐进式的,去中心化本身是一个动态进程。若要求初始阶段就实现完美的去中心化交易,可能需要上亿美元投入,这在缺乏用户与业务基础时并不现实。


这其实和做产品是一个道理,不能根据用户每一个需求都去开发,否则产品就会变得臃肿。作为产品经理,需要在去中心化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。


更可行的路径是从一个兼顾两者的起点出发,在积累用户的同时持续推进去中心化研发。随着收入规模扩大,可逐步加大对链上节点激励与底层链性能的投入,从而在提升 TPS 等关键指标的过程中,稳步提高去中心化程度。


10、ChainCatcher:最近随着 Perps DEX 升温,StandX TVL 已突破 1.4 亿美元。对于用户关心的社区激励问题,你们是如何考量的?


Justin:回馈社区是核心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从未进行过融资。我们觉得,早期 VC 的介入可能并不是特别有价值。而且团队自己出资,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。由于没有外部投资者,我们没有投资人的抛售压力,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更多利益回馈给社区。我们的目标是将代币或奖励分配给真正的贡献者和真正的交易用户。


11、ChainCatcher:StandX 的长期愿景是什么?您如何看待 Perps DEX 赛道的终极格局?


Justin:长期目标肯定是做用户去中心化交易的首选。


DEX 赛道的竞争实际上才刚刚开始。目前 Hyperliquid 的领先优势,尚不及 binance 在 CEX 领域的稳固地位。以我们在 binance 时期的经验来看,Hyperliquid 当前的发展阶段,大致相当于 2017 年 binance 刚崛起的时期,当时 binance 主要渗透了英文核心加密社区,但仍有大量下沉市场未被覆盖。


更重要的是,如果认可「交易从 CEX 向 DEX 迁移」是未来趋势,那么这一进程其实尚未真正启动。目前绝大部分用户和交易量仍集中在 CEX 手中,这意味着 DEX 赛道潜力巨大,但也预示着竞争格局远未定型。


DEX 本身也面临诸多风险,未来还可能发生类似门头沟式的黑天鹅事件。因此,当前领先者的地位并不稳固,未来赛道龙头频繁更替是完全可能出现的局面。


我们坚信 DEX 是符合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精神的长期方向。这一赛道足以容纳众多参与者,竞争将是持久而动态的。


回顾 binance 的发展历程,即便在 2017 年爆发期,也并未立即与 OKX、HTX 拉开绝对差距,「三大平台」的称谓持续了相当时间。binance 并非依靠单一杀手锏取胜,而是在持续竞争中做对了一系列关键决策,才逐步建立起领先优势。


DEX 的发展路径,很可能也将延续这一规律,在长期竞争中,通过持续优化和战略布局,才能逐步确立优势。
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 ChainThink 观点。





#DeFi#Binance#ag

免责声明:含第三方意见,不构成财务建议

加入社群,共享机会:
join wechat
join twitter
join tele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