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象级 IPO:从 33 美元到 115.5 美元的疯狂跨越
2025 年 7 月 31 日,设计协作平台 Figma(股票代码:FIG)在纽交所上市,首日以 85 美元开盘,最终收于 115.5 美元,较发行价暴涨 250%,市值飙升至 563 亿美元,目前盘前已经上涨至131美元。这一表现不仅刷新了 2025 年美股 IPO 纪录,更引发市场对协作工具价值的重新审视 —— 在 AI 设计工具爆发、Midjourney 等产品可生成精美图像的背景下,Figma 的估值为何反其道而行之?
从财务数据看,Figma 的爆发并非偶然:2024 年营收 7.49 亿美元,同比增长 48%;2025 年 Q1 营收 2.28 亿美元,增速 46%,净收入留存率高达 132%。这意味着即使不新增客户,现有客户每年也会带来 32% 的收入增长。更关键的是,其用户结构已发生质变 ——1300 万月活用户中,三分之二并非专业设计师,而是产品经理、开发者等跨职能角色。这种从 “设计工具” 到 “协作中枢” 的转型,让 Figma 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。
价值重估:AI 时代协作平台的不可替代性
在 AI 技术席卷设计领域的当下,Figma 的逆势崛起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逻辑:人工智能不是在消灭协作需求,而是让真正的协作平台变得更加稀缺。
当 ChatGPT 能快速生成设计稿、Midjourney 可产出高质量图像时,设计工作的核心矛盾已从 “内容生成” 转向 “内容整合与决策”。Figma 通过实时协作、版本控制、设计系统等功能,解决了 AI 时代三大核心痛点:
- 信息复杂度激增:AI 生成的多版本设计方案需要跨部门协同评估,Figma 的评论区、标注功能让产品经理与设计师可即时沟通,效率提升 70%。
- 决策周期压缩:传统设计项目可能耗时数周,而 AI 时代要求以天为单位迭代。Figma 的在线协作机制支持团队实时调整,避免了邮件沟通的延迟。
- 品牌一致性维护:当市场、运营等非设计角色开始使用 AI 工具时,Figma 的设计系统确保所有产出符合品牌规范,防止 “设计碎片化”。
这种协作能力的升级,使 Figma 的价值从 “工具” 升维为 “系统”。其客户名单中,95% 的世界 500 强企业(如微软、Netflix)已将 Figma 嵌入核心工作流,验证了其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。
资本实验:从比特币储备到链上 IPO 的先锋探索
Figma 的上市不仅是财务成功,更是一场资本创新实验。其招股书中披露的两大动作引发行业震动:
- 加密资产布局:据市场数据,Figma 持有 7000 万美元比特币 ETF,并计划再投资 3000 万美元 USDC 用于后续比特币配置。这种 “法币 - 稳定币 - 比特币” 的转换通道,标志着传统科技巨头开始将加密资产纳入战略储备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其董事会已授权发行 “区块链普通股”,未来可能实现代币化股权的真实投票权与分红权。
- 链上 IPO 预演:Figma 的区块链普通股预留了 “链上发行” 的技术接口,理论上可跳过投行、律师等中介,将承销成本从 3-7% 降至 1% 以下。这种 “由内而外” 的资本结构设计,与 Robinhood 等平台 “由外而内” 的代币化方案形成对比,预示着 Web2 巨头正在探索合规的链上资本路径。
风险与挑战:高估值下的三重隐忧
尽管市场对 Figma 寄予厚望,但其估值已透支未来增长,潜在风险不容忽视:
- 估值泡沫风险:当前 563 亿美元市值对应的 P/S 倍数超过 60 倍,远超 SaaS 行业平均的 7 倍。历史数据显示,类似高估值科技股在上市 6-12 个月后往往出现 20-30% 的回调。
- 竞争白热化:Adobe、Canva 等对手正加速 AI 功能整合。例如,Adobe Firefly 已支持从设计到代码的全流程自动化,可能削弱 Figma 的协作优势。
- 监管不确定性:其区块链普通股发行需 SEC 审批,若监管收紧可能影响计划实施。此外,企业持有比特币的会计处理、税务政策尚未明确,可能引发财务波动。
行业启示:协作平台的未来战争
Figma 的上市为科技行业提供了三重启示:
- 协作即战略:未来企业竞争将不仅是产品功能的比拼,更是协作效率的较量。Figma 的用户结构变化表明,跨职能协作能力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指标。
- 链上资本的必然性:从比特币储备到区块链普通股,Figma 的探索揭示了 Web2 巨头拥抱加密技术的底层逻辑 ——不是为了炒作,而是为了重构资本效率。当承销成本降低、流动性提升,链上 IPO 可能成为高增长企业的标准选择。
- 估值范式的转换:传统 SaaS 估值模型(P/S 倍数)已无法完全解释 Figma 的价值。其真正护城河在于用户网络效应与协作数据沉淀,这需要新的评估维度,如 “协作密度”“跨职能连接数” 等。
结语
Figma 的暴涨不仅是一个 IPO 故事,更是一次对数字化协作价值的重新认知。在 AI 重塑生产力的时代,那些能让团队更高效协作的平台,将成为真正的赢家。其链上资本实验,则预示着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Figma 的启示在于:在技术颠覆的浪潮中,寻找那些能将工具升维为系统、将系统升维为生态的企业,这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。